六月份,齊魯大地麥浪滾滾。人們守望麥田,迎接即將到來的豐收。沂蒙,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紅色的沃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革命老區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在新時代,老區人民把革命精神轉化為創業創新的魄力,用雙手 [詳細]
近日,記者沿著京滬高速來到萊蕪服務區,進入大門,走上一分鐘就看到整體呈青灰色調的衛生間,顯得明亮干爽。廁所內部懸掛的屏幕上清晰顯示今日廁所的使用次數、氣味情況、氨氣和硫化氫數值,以及廁位的使用情況。 [詳細]
從摘掉“空殼村”的帽子到被冠以“最美山村”的頭銜,淄博市沂源縣燕崖鎮桑家峪村在前半程走了數十年,而后半程只用了六個月。地理位置上并無優勢的桑家峪村,何以成為當地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排頭兵”?昔日“空殼村”的村民又是如何住進了漂亮的新居?5月12日,記者 [詳細]
從1992年到2011年,洼里村連續換了9任村黨支部書記,但貧困卻仍然沒有得到改善。2011年,面對洼里村的困境,黨組織動員已經在一家大型企業任項目經理的劉向東回鄉創業,希望由他這個能人帶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讓洼里村的村民們過上小康生活。 [詳細]
在臨沂市永平水稻研究所所長王永平的幾十畝試驗田里,培育著十幾個水稻品種,但這些水稻品種的畝產都沒有超過1000斤。 [詳細]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隨著城鎮化的迅速推進,西后樓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低矮的平房變成了新房,曾經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干凈整潔的瀝青路,還有寬闊敞亮的“幸福廣場”,每天都有人在散步、跳舞、健身…… [詳細]
眼下,高密市闞家鎮松興屯村900畝的大棚鮮食葡萄剛開始發芽,再過半月就將開花。在村民眼里,這片生機勃勃的葡萄大棚加上700畝高溫果蔬大棚、600畝的矮砧蘋果,不僅是土里長出的“金疙瘩”,也是他們小康路上的“壓艙石”。 [詳細]
治理南陽河只是青州市實施“全域生態化”建設的一個縮影。青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實施“全域生態化”戰略,將全區域全領域當作一個“有機生態園”來建設。 [詳細]
人間四月天,齊魯大地春意盎然。久在城市工作的攝影愛好者小夏最近有了一次新奇的旅行體驗——乘坐全省唯一的公益“慢火車”深入魯中山區,拍攝下車窗外環繞的群山、盛開的百花。 [詳細]
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小清河身處魯中腹地,南依泰山山脈,北臨黃河,至今擁有900年歷史。作為濟南市城區唯一的納污和行洪河道,小清河的水質曾一度因為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而逐步惡化,一度變為小“黑”河。 [詳細]
在父親以往葡萄園的基礎上,顏廷鑫又流轉了40畝土地,建設了19座大棚,并且精心設計了園區景觀,規劃園區路線,增添了水池、“梨路”等特色觀賞點,每逢旺季都能吸引不少市內游客觀光采摘。 [詳細]